联华证券_正规股票配资|股票配资平台官网

正规股票配资
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正规股票配资|股票配资平台官网 > 正规股票配资 > 全新的股票配资 互联网CEO大败局


全新的股票配资 互联网CEO大败局

发布日期:2025-02-18 14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全新的股票配资 互联网CEO大败局

有些品牌像你的老同学,能想起有这么个人全新的股票配资,但早已多年未见。

今年年初,两个新能源难兄难弟在同一天上了热搜。

先是因为闪崩而引发车圈哗然的极越,在 7 号公布了《极越售后问题解答公告》,称已经成立了 50 人的售后团队,尽一切可能维护好车主的权益。

同一日,「哪吒辟谣官网打不开」也上了热搜。尽管在官方声明中,哪吒一再表示,官网打不开只是技术性原因,但有「前车之鉴」的哪吒车主们依然人心惶惶。毕竟,自打去年 10 月以来,哪吒汽车接二连三被卷入了欠薪、裁员以及诉讼风波,谁知道它是不是下一个极越 ……

同样受到关注的,还有这两家新能源的 CEO。

因为「创业 2.0」的荒唐说辞,和被堵在办公室里讨薪的直播名场面,极越 CEO 夏一平俨然已经成了这场大败局中的罪魁祸首。关于他早年如何不受李彦宏待见的小故事也不胫而走。

另一边,哪吒 CEP 张勇虽然不至于如此狼狈,但也在去年 12 月初收到了董事会送来的一封辞退函,黯然退场。在全员信中,张勇表示哪吒汽车当前遇到的困难,他负有第一责任,"向大家深表歉意。"

一家公司的陨落,肯定不只是一个人的锅,然而不可否认的是,很多沉没的商业巨轮,核心原因之一,就是船长看错了航向。最后,在一通操作之后,把自己的船在冰山上撞了个粉碎。

极越和哪吒不会是最后一艘沉船。回顾过去十余年,中国互联网行业涌现出一批曾经辉煌的企业,然而,有的故事却以失败告终。这些失败企业的创始人,曾是行业的领军者,却因错误的决策,将公司推向深渊。

比如下面这四位:人人网、暴风影音、凡客诚品和乐视。

陈一舟:社交帝国的坍塌

上人人,找同学——知道这句话的人,年龄绝对不会低于 30 岁。

2005 年,彼时还叫校内网的人人网正式上线,它的创始人是后来的美团 CEO 王兴。

一年之后,王兴以 1600 万将校内网卖给千橡互动,从此,它的新主人变成了千橡互动 CEO 陈一舟——那个被无数老人人 er 认为,应该为人人的没落背最大锅的「罪魁祸首」。

平心而论,一开始的人人网,还是很顺风顺水的。四年时间,校内网迅速扩圈,在改名人人网的 2010 年,它注册用户已经达到 1.7 亿——要知道彼时的中国互联网网民也不过 4.57 亿,相当于每三个网民里,就有一个人人用户——恰好和今天的美团覆盖率基本相同。

2011 年,人人公司在纽交所上市,首日市值 74.82 亿美元,仅次于百度和腾讯,位列中国第三大互联网企业。那时候,无数大一新生报道的第一天,必做的第一件事,是加自己宿舍舍友的人人好友。

那也是人人网最后的巅峰时刻。

事实上,在上市时,人人的隐患就已经浮现。人人公司并非只靠社交一个业务挂牌,而是打包了人人网 + 糯米网 + 人人游戏 + 经纬网四大业务,把公司的营收描绘为「四驾马车」:校园社交,团购,在线游戏和职场社交。

结果,糯米网很快深陷「千团大战」,折腾几年后卖身百度;人人游戏自《开心农场》之后再无爆款,反而因为过度刷榜而遭千夫所指,折腾许久也不了了之;经纬网,你听说过吗?没听说过就对了 ……

而最大的篓子,出在主营业务人人网上。

陈一舟显然不是一个好的 CEO ——他对于人人的态度,更像是把它当成一个赚钱工具,只要有利可图,那就可以做。于是,那几年,人人的运营堪称无头苍蝇。

看着腾讯做了个微信,转身就把自己家的私信功能打包成一个新 App,强迫用户下载,最后在一片骂声中草草收场;互联网金融兴起时,又做了人人金融;之后更是涉足直播、二手车,乃至虚拟货币,一个风口也没错过,当然,一个点也没做成。更麻烦的是,这些领域与社交主业关联度较低,反而分散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。

在陈一舟到处折腾时,他的友商在不紧不慢地发育中。

2012 年,微信在 4.0 版本中上线朋友圈,「熟人社交」的蛋糕自此不再只属于人人网;2013 年,靠着明星和意见领袖,新浪微博崛起,一批曾经积极运营人人的大 V 也逐渐离开。最致命的,则是人人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基石用户:学生。当一批批大学生毕业后,他们不再需要校园资讯,而新入学的学生自然而然靠着微信建立了新的社交圈 ……

2018 年,人人公司以 2000 万美元贱卖了人人网。一年后,人人公司 4 名高管离职,副总裁杜悦在离职公开邮件中,直言陈一舟「无论是做为领导还是做人,都‘非常负面’」。

之后,人人几度尝试回归,均没有下文。其日志,相册,状态等功能相继下线,直到前几日,有网友发现官网已经无法打开。对此人人网管理方给出的解释是「维护中」……

陈一舟或许亲手埋葬了人人网,但他自己的路却是一帆风顺,在投资上赚的盆满钵满。去年 7 月," AI 制药独角兽"晶泰科技在港交所挂牌,当天市值突破 210 亿港元。它的唯一天使投资人,就是陈一舟,据媒体披露,陈一舟 2014 年以 100 万美元上车,最终以 6000 万美元退出,回报率超过 400 倍。

或许,陈老板还是更适合做一个投资人,而不是一个 CEO。但凡换一个相对靠谱和负责的老板,人人都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。

陈年:从"凡客体"到"凡客之殇"

有些品牌像你的老同学,能想起有这么个人,但早已多年未见。若干年后忽然有一天听到他的消息,感叹一句,哇他怎么变成这样了 ……

比如,凡客诚品。

去年 5 月,靠着造车风光无限的雷军,在直播间里顺口说了一句「我穿的是凡客的 T 恤和牛仔裤」,让 24 万人一夜之间涌入的凡客的直播间——比前一场,多了 23 万。

绝大多数人是来看热闹的,直播间刷屏最多的一句话是「凡客活了」,有网友调侃,要是有 500 万,能不能买下凡客。对此,CEO 陈年很刚地表示,「你现在给我 50 亿,我也不会卖凡客诚品。」

倒退 14 年,这话还真有底气,毕竟,那年陈年的梦想,是把凡客做成百亿企业——不过,这话也就只说了那一年。

2004 年,和雷军搭档卖书的陈年,收到了亚马逊的 7500 万美元支票,人家要买他们创办的卓越网。

一纸收购,让这哥俩在不惑之年就财富自由。

之后,雷军继续投身互联网创业,陈年则看上了一门生意:卖衣服。

2007 年 10 月 18 号,凡客诚品正式上线,这名字来自陈年对上一门生意「卓越网」的反向致敬:时间长河里,我们都是「平凡过客」。凡客的目标用户也围绕这个概念展开:29 一件的 T 恤,49 一双的帆布鞋,一下子击中了广大学生的心,「价格屠夫」的形象震撼业内,比小米还要早好几年。

再加上货到付款,当面试穿,30 天无条件退货,北上广隔日达的如风达自有快递 …… 在网购刚刚兴起的那几年,凡客几乎是降维打击者。

2009 年,凡客两天就能卖出 5 万双帆布鞋,被德勤评为亚太地区成长最快的品牌。

2010 年,凡客卖了 3000 多万件衣服,销售额涨了 300%,跑步进入 20 亿俱乐部。韩寒,王珞丹都成了代言人,一句「我是凡客」,让「凡客体」红遍大江南北。

2011 年,凡客拿了 2.3 亿美元的融资,陈年喊出了「100 亿」的营收目标。

之后的故事,和上面的人人网,有几分惊人的一致。

为了完成目标,陈年疯狂铺盘子,凡客从原先的 T 恤帆布鞋专卖店,一瞬成为手握 19 万 SKU 的超级杂货铺,从牛仔裤到电饭锅,甚至拖把菜板都有得卖,每周都要上新品,攒了十几亿库存,硬是从轻资产变成重资产。

产品线变多,品控便跳水,消费者投诉雪片般飞来,产品形象一落千丈。2011 年,凡客亏损 5 个亿,紧接着就是资金断裂,供应商催款,十几亿债务山一般压向陈年。

老朋友雷军,带了一亿美元过来给陈年救急,还提出了建议:回归初心,先做好一件 T 恤,可好?

陈年听进去了,但听得好像不太对。

2014 年,凡客推出「300 支衬衫」单品。服装发布会不讲设计,大讲参数,宛如手机发布会。陈年侃侃而来:300 支指的是面料用新疆长绒棉,一英寸布料有 300 根纱线,衬衫纽扣的材料是所罗门群岛的海水贝壳。

然后公布价格:499。

陈年起名字起的「凡客」,却不知怎的忘了自己的消费者可都是「凡客」。

凡客的受众是什么人?是被 29T 恤吸引来的在校生,是刚走上社会的北上广小白领;他们不能,不会也不敢砸 500 块,就为买一件衬衫——而且还是 2014 年的五百块。

而能不眨眼买 500 块衬衫的土豪,谁会去买凡客这么一个「快消品牌」?

全盛时期,陈年曾沉迷于和优衣库打价格战。优衣库 T 恤一件 79,凡客只要 29;摇粒绒,优衣库定价 199,凡客就卖 149,优衣库打折到 149,凡客立马跟上 79。

隔壁刘强东看出了问题:凡客如果一直走低价路线,怎么能让消费者为品牌溢价付费?多年后,市场让陈年终于明白了这句话。

雷总确实对得起朋友,尽管 2020 年他就退出了凡客,但时至今日,雷军在所有公开场合依然穿着凡客的衣服,无论是发布会,还是直播。做节目时一句轻飘飘的话,就给老朋友带来几百万销售额。

然而,热闹终究换不来持续流量。属于凡客的时代,早已一去不复返。没有品牌溢价,质量竞争力不足,依然还在打价格牌的凡客虽然没有彻底凉凉,但前路依然坎坷难行。

贾跃亭:生态化反,下周就「返」

2024 年底,远在美国的贾跃亭发了一篇文章,回顾了自己在美国「创业」的这几年的经历。

其中一句话,一度在各个数码社群里刷屏。贾老板说,他这几年之所以没造出来车,是因为「华尔街的黑帮」从中作梗 ……

正当吃瓜网友捧腹大笑时,另一条新闻让大家有点笑不出来:也是在 2024 年底,法拉第未来官宣再次获得 3000 万美元的融资,其中第一笔资金 750 万美元已经于 24 年第四季度到账。这是法拉第未来继 9 月完成 3000 万美元融资后,又成功拿到的一笔钱。

从当年的乐视「生态化反」,到 2017 年的「下周就返」,再到 8 年后这个不断融资却始终屹立不倒的「造车小强」。贾跃亭的故事逐渐走向抽象。

回过头来看乐视,这个 8 年前就已经濒临破产,负债百亿的企业,竟然也没有直接死掉,甚至于 2023 年传出了「不加班不 996 一周四天班」的消息。让一众群众从「围观小丑」到「小丑竟是我自己」。甚至有人开始问,乐视难道真的要慢慢咸鱼翻身了?

故事会说谎,数据不会。尽管乐视宣称自己已经实现了正向现金流,但那是建立在「欠钱不还」的基础上的——财报显示,截止 2024 年第三季度,乐视依然背负着高达 237 亿人民币的负债,与此相比,三季度 494.6 万的正向现金流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,简直是九牛一细胞。

不过,这都跟贾老板没关系了,毕竟,他早在 8 年前就已经卸任乐视所有职务,两年后更是在美国申请了个人破产重组。那两百多个亿,到底要找谁要,目前看起来,一团乱麻。这是一个活脱脱的「起高楼,宴宾客,楼塌了」的故事。

2010 年,乐视登陆中国创业板,成为 A 股首家上市的互联网视频公司。在那个时候,贾跃亭喊出了那句著名的「生态化反」——全称「生态化学聚变反应」。这个让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老师集体懵逼的词,在贾跃亭那儿的意思其实再简单不过——搞一堆相关的子业务,然后让他们互相帮衬。

具体来说,就是互联网内容生态、云生态、体育生态、电视大屏生态、手机生态、汽车生态以及互联网生态,七个业务打通协同发展。

有一说一,这个想法是没问题的——就像罗永浩当年的「下一个 10 年的个人电脑」的想法也是没问题的——但能不能落地就是另一回事了。若干年后,雷总带着小米搞出了「人车家一体」生态,蔚来也进军了自研手机业务,华为的「万物互联」更是夺目。大家都挺牛,只有乐视拉胯了。

拉胯的原因也挺简单:盘子很大,但没有菜。

2013 年,乐视推出超级电视,2014 年,乐视大举入局影视制作和体育赛事转播,2015 年,乐视手机,乐视汽车相继官宣。仅 2016 年前 11 个月,乐视新增超过 5000 名员工,总部大楼人满为患。有当年在乐视实习过的打工人吐槽,「那时候趴在工位上睡觉,胳膊肘都会碰到旁边的同事」。

股价倒是很给面子,乐视最高的时候,每股股价 44.72 元,市值超过 1700 亿。但只有乐视和贾老板自己清楚,这些业务的变现能力到底几何。

作为一家视频网站,乐视的主要营收来源就是内容,而手机,汽车,影视都是长周期,重资产的业务,光靠卖会员那点收入,完全不够。而电视业务的「硬件免费内容收费」模式,事后也被证明纯属赔本赚吆喝。最要命的是,这些领域还在同时推进,不到三年七大生态全部上马。结果,贾老板想象中的「生态化反」变成了「生态踩踏」。各大业务之间竞相比赛谁更能烧钱,把乐视活活变成一个融资黑洞。

融资可以靠 PPT,赚钱却不能只靠「窒息的梦想」。2016 年底,贾跃亭首次在公开信中承认,乐视「资金链紧张」「烧钱过快」。随后,就是崩塌。

2017 年初,乐视失去亚冠、中超等重要赛事版权;7 月,贾跃亭跑路美国;9 月,乐视网被曝出拖欠供应商款项,债务危机全面爆发;年底,乐视网市值从巅峰时期的 1700 亿元跌至不足 200 亿元。后面的故事,大家都知道了。

可能会有人问,都这样了,那贾跃亭在美国怎么还能融到资呢?投资人都是傻子吗?

刨去贾跃亭是乔布斯第二这种概率宛如火星撞地球的可能之后,剩下的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词:沉没成本。

毕竟,投资人前期的投入已经回不来了,而法拉第未来竟然能苦撑八年还不死。与其离场让他凉凉,还不如赌一种可能:万一、假如、也许、没准,贾跃亭的造车,能成呢?

如果你理解不了这种心态,可以去找买 A 股股票的股民聊聊。

冯鑫:暴风过后,一地鸡毛

2019 年 6 月 5 日,暴风影音的 CEO 冯鑫发了一条微博,官宣暴风影音即将发布"暴 16 ",砍掉了在线视频,去掉了捆绑安装,没有了牛皮癣广告——一句话,把能删减的功能全去掉了。

冯鑫表示,这是给暴风影音「赋予新的生命」,「一颗今天种下的新种子」。

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条微博。

三个月后,冯鑫被捕。2021 年,暴风集团破产重组,官网上的软件更新,停在 2023 年 9 月。一代国民软件,就此谢幕。在所有的大败局故事中,它或许是最惨的那个。

冯鑫的前半生很混搭,他当过中学老师,卖过文曲星,还开过馒头店。最后,他去了金山公司卖软件。2007 年,他和金山的几个员工一道,收购了一款免费视频播放软件:暴风影音。之后成立了暴风科技公司。随后,暴风又吞下了另一款国民视频软件:豪杰超级解霸。

冯鑫从一开始,就奔着上市去的。前期他一度想去美国敲钟,后续又拿到了中信的投资,试图回到 A 股。从 2009 年到 2013 年,暴风一直在为登陆创业板努力。直到 2015 年梦圆。

也是在那一年,乐视走上了狂飙突进的道路,冯鑫看到了希望,他要做「小乐视」。

3 月 24 日,暴风登陆创业板,小乐视确实成了——两个月后的 5 月 21 日,暴风市值一路狂飙到 408 亿,连续 37 个交易日涨停,要知道,上一年它的净利润才 4185 万。

冯鑫也开始了自己的「生态化反」。一会「全球 DT(Data Technology,数字技术)大娱乐」,一会「All in TV」,一会「N421 战略(布局四块屏幕,打造两个内容中心,以及 N 个商业变现模块领域)」。领域从 VR,体育,影视,电视,再到金融。描述自己是「互联网视频、互联网电视、虚拟现实、互联网体育等多 平台产品在内的集团化互联网企业。」

大词儿不少,然而小乐视的问题和大乐视一模一样:钱从哪里来?

冯鑫很早就说过,暴风不做内容,而是要成为各家内容的聚合器。暴风的主业务盈利模式,说穿了就是一句话:「免费 + 广告」。2012 到 2014 年,暴风的广告收入占比从来就没有低于过 85%,最高的 2013 年,高达 95%。

可当各家都开始做内容时,为什么还要免费送给你放?那可是人家烧了大钱才拿下来的。

乐视好歹有《甄嬛传》《如懿传》等一系列爆款 IP,让乐视 24 年依然有营收。一无所有的暴风,很快就品尝到什么叫欲戴皇冠必承其重。

2013 年,暴风因盗播优酷独家内容被起诉。很快,乐视也起诉暴风盗播 59 部作品,紧接着是央视国际,华谊兄弟,星美传媒 ……

冯鑫试图向海外寻求新鲜血液。2016 年,上市还不到一年的暴风决定收购意大利体育版权巨头 MP&Silva ( MPS ) 。彼时,MPS 手握世界杯、法国网球公开赛、F1、NBA 等全球顶级赛事资源,估值超 10 亿美元。冯鑫拉上光大证券成立浸鑫基金,募资高达 52 亿买下 MPS。

然而,冯老板结结实实被意大利人摆了一道。两年后,MPS 创始人套现离场,带走了体育圈人脉,MPS 版权尽失,宣告破产。

2019 年,光大一纸诉状在北京起诉暴风,索赔 7.5 亿。此时暴风全部资产总额也才 12 亿,要账的清单上还有一长串投资人和供应商以及被欠薪的员工。冯鑫个人早已无力承担——他的股权 95% 都质押出去给公司筹款了。

于是,那年 6 月,暴风发行了全新的「暴 16」,冯鑫的内心可能是:不如我们重新来过。

现实并没有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。

……

每个倒下的巨头都能分析出一连串具体原因:盲目扩张,转型失败,管理混乱,战略决策失误等等 ……

其实不妨用一个更简单的解释:它们都不能赚钱。

早在 2007 年,巴菲特就在致股东信中说过,伯克希尔只投资一类公司,那就是能「源源不断产生自由现金流的企业」。在巴菲特看来,现金流就好像企业的血液,那些依靠不断输血的企业必然活不长久,真正伟大的业务不仅仅能够从有形资产中获得巨大回报,而且不需要依靠后续的投入,就能够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。

说白了,赚钱这件事的逻辑,从古至今都没变:用高于成本的价格,卖出有人需要的商品,获得现金,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。

在 2025 年的当下,这一点尤其重要——无论对企业全新的股票配资,还是对个人。



上一篇:股票配资软件实盘 美国退出后,世卫组织该怎么办?
下一篇:炒股什么叫杠杆 一天上千元,我和“纸片人”在现实中约会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_正规股票配资|股票配资平台官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